《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学习体会
在海峡海外学院党委第14次中心组学习会上的发言
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扎实推进武夷文化传播与立德树人实践活动
海峡海外党委书记 应祥泰
(2022年11月10)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以下简称“第四卷”)收入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2月3日至2022年5月10日期间的重要著作,共109篇21个专题。第四卷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成果。此次学习交流结合学习第十二个专题谈谈学习体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制度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一项根本制度,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这几年,我国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全新局面提供了强大正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义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统筹推进“五位一休”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
“十四五”时期,我们要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学院师生文明素质是一个学院育人成效的显著标志,学生文明素质是彰显学工科工作成效,特别是辅导对一个班级、一间宿舍文明建设的能力和水平。这个学期,学院把“传播武夷文化与立德树人实践”活动,作为海峡海外学院育人工作的重要任务,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我们要坚持立足武夷、以生为本,坚持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努力推动形成全院“文化育人”的思想观念与活动氛围。一是要推动党史(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常态化推进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二是要结合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建立学习交流平台,通过个人研究、集中交流形式,引导全体辅导员深入了解武夷文化中的“朱子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茶文化”的主要内容与核心要义,形成较为完整的武夷文化育人的内容体系和承载平台,不断提高做好文化系列活动的育人能力与水平。三是要当好“文化育人”工作的组织者和推动者角色,从立德树人高度理解和把握学院开展文化育人工作的重要要求,学工科与辅导员是文化育人工作的骨干力量,要提高落文化育人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做到有承接、有措施、有行动、有成果、有特色。
工作要取得好新成效好成效,靠的是好的工作规划,靠的是爱岗敬业、尽心履职的精神,靠的是不断推进工作的经验积累,靠的是全体教职工的团结奋斗。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二十大报告是举旗定向的政治宣言,是引领复兴的行动纲领,各支部各班级要掀起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做到“九个深刻领会”和五个“牢牢把握”,抓好学习、做好宣讲、开展研究,不断提高师生理论修养,在品味哲理甘甜的同时,赋予精神的力量,尽职尽责做好自己的工作,不断推动学院发展。